目前分類:物理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晶片生產過程中,暴露的金屬線或者多晶矽(polysilicon)等導體,就像是一根根天線,會收集電荷(如電漿刻蝕產生的帶電粒子)導致電位升高。天線越長,收集的電荷也就越多,電壓就越高。若這片導體碰巧只接了MOS 的閘極(gate),那麼高電壓就可能把薄柵氧化層擊穿,使電路失效,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"天線效應"。隨著工藝技術的發展,柵(gate)的尺寸越來越小,金屬的層數越來越多,發生天線效應的可能性就越大

  • 中文名稱
    天線效應
  • 外文名稱
  • 主    體
    暴露的金屬線或者多晶矽
文章標籤

kodak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大馬士革鑲嵌

  鑲嵌(damascene)一詞,衍生自古代的Damascus(大馬士革)工匠之嵌刻技術,故亦稱為大馬士革鑲嵌技術。傳統的積體電路之多層金屬聯結(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)是以金屬層的乾蝕刻方式來製作金屬導線,然後進行介電層的填充(dielectric gap fill)。而鑲嵌技術則是先在介電層上蝕刻金屬導線用的圖膜,然後再填充金屬。鑲嵌技術最主要的特點是不需要進行金屬層的蝕刻。當金屬導線的材料由鋁轉換成電阻率更低的銅的時候,由於銅的乾蝕刻較為困難,因此鑲嵌技術對銅製程來說便極為重要。

鑲嵌結構一般常見兩種:單鑲嵌結構(single damascene)以及雙鑲嵌結構(dual damascene)

1.單鑲嵌結構如前所述,僅是把單層金屬導線的製作方式由傳統的(金屬層蝕刻+介電層填充)方式改為鑲嵌方式(介電層蝕刻+金屬填充),較為單純。

而雙鑲嵌結構則是將孔洞(hole)及金屬導線結合一起都用鑲嵌的方式來做。如此只需一道金屬填充的步驟,可簡化製程,不過製程也較為複雜與困難。一般完整的雙鑲嵌製程為,先沉積介電層並以干蝕刻完成雙鑲嵌結構之圖型后,接著需沉積一層擴散阻障層(diffusion barrier),鋁製程一般是TiN,銅製程則為TaN。然後進行金屬沉積,鋁製程一般為PVD,銅製程則可能為PVDCVD,或電鍍。最後,再進行CMP(化學機械研磨)即告完成。

 

2.雙鑲嵌結構若依乾蝕刻方式的不同來分類的話,目前大致上可分為Trench FirstVia firstSelf-Aligned等三種。

文章標籤

kodak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